Filming Schedule for This Semester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台灣咖啡的前世今生



曾幾何時,只要聞到濃郁的咖啡香、喝著苦澀中帶著甘醇的咖啡,在您腦中所浮現的一定是藍山或是卡布奇諾等外來品牌。但是您知道嗎?其實台灣早在日據時期便開始有咖啡豆的種植,甚至還設立了經濟農場,而當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重新整頓農場,更設立了咖啡小組,開始了台灣的咖啡歷史。但是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一直到最近,雲林古坑鄉開始舉辦了「台灣咖啡節」,才開始聽到台灣咖啡這個名詞。為什麼早在日據時代就開始發展的咖啡生產,在這四五十年並沒有蓬勃發展起來,甚至銷聲匿跡了呢?在公視製作的「台灣咖啡的前世今生」裡,藉由早期雲林經濟農場的咖啡小組成員,40年後相聚,他們面對往事無盡懷念,相互談論那段台灣咖啡的往日歷史並展開尋根之旅,以及在雲林古坑鄉荷苞山上,黃賴芳萍女士在自家的生態園區內,為著一群遊客進行生態解說活動,希望創造園區的觀光價值來解開台灣咖啡的前世今生之謎。


在這部影片裡,並未深入探討台灣咖啡歷史中斷的主要原因,只輕描淡寫地述說在當時大多數人為了種植更有經濟價值的作物而取代了咖啡樹的存在。除此之外,許多的現實問題,讓當時的咖啡產業無以為繼。1959年成立的咖啡小組宣告解散,讓台灣一度可以發展咖啡產業的契機,最後成為泡影。而現今,又因為咖啡在全球所帶來的風潮以及產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經濟,這股浪潮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延燒到台灣,形成新興的咖啡產業。但是其實台灣一年所生產的咖啡原豆,根本數量不夠,許多仍舊必須依賴國外進口。由於生豆產量根本不夠供應市場,但是在高價誘因下,許多地區農民開始大量搶種,未來幾年咖啡樹成熟結果後,又可能面臨生產過剩的問題。


咖啡的歷史與現今的發展,凸顯出台灣部分人民短視近利、不夠深思熟慮的問題,而這或許正是身為台灣人民的你我所必須努力的地方。讓台灣的未來更具有希望、競爭力,也一直是我們所衷心盼望的,而這更需要聚集大家的智慧與共識。希望藉由本片的欣賞,能讓您更了解台灣的咖啡歷史並有所啟發,也期望大家能不吝給予意見與指教。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頭香!

我有問題(舉手)!
如果說一窩蜂常常限制了台灣許多產業(在這裡,是農業)的發展,
政府應該介入協調嗎?其正當性為何?

另,就此個案討論,台灣的咖啡在未來如果要出口,其獲利空間如何?

匿名 提到...

耕地既然是私有﹐土地所有人﹐也就是農民自己
擁有絕對自由決定要種什麼。不過農業跟其他產
業一樣﹐難以脫離產銷體制。除非咖啡農建立類
似有機食品般的獨立產銷管道﹐不然還是可能要
透過類似茶葉公會般的合作體系銷售。所以政
府實際能管控的能力有限﹐不是願不願或該
不該的問題。政府可能涉入自由市場的方式是透
過農業局/農林廳當個大買主﹐在收購時影響市場價格﹔不然就是在食品檢驗管理的時候﹐用品管措
施來控制生產量。目前台灣政府對茶業市場的管
控是採用後者。

台灣咖啡業的前途﹐跟咖啡農在整個生產環節裡
把自己定位在什麼技術階層很有關係。用台灣茶業作例子。台灣茶之所以在國際茶市百年來一直享有領先地位﹐不是單靠產量。而是產地的茶農本身就是製作茶品技術的擁有者。也就是說﹐產茶和製茶是結合的。這跟法國的葡萄酒業一樣。

如果咖啡的種植跟咖啡的成品和品牌分家﹐就會
像是目前大多數熱帶和亞熱帶的咖啡產國一樣﹐
只把生咖啡豆賣給歐美國家的廠商去烘培﹑
包裝﹑與品牌行銷。這種種植和行銷分離的方式
是很殖民式的產業﹐市場價格的主導權不會
落在咖啡農的手裡。台灣咖啡生產的未來﹐這
點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