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ing Schedule for This Semester

2005年10月18日 星期二

"Let it be"

Author: Tony

The documentary "Let it be" is one of the best I have ever seen. Thanks TSA for such a wonderful screening.


To: those who saw "Let it be"

看電影的經驗比較多﹐開始有興趣看記錄片是從這個台灣研究社開始。電影大多有完整的獨立故事做腳本﹐故事的敘述呈線性﹐評論起來比較容易。現在看記錄片要學寫評論﹐就遇到跟導演剪毛片的困難一樣﹐要從一些片段的鏡頭﹐在心理構造出故事來講。

“無米樂“的鏡頭景色實在是美的非常。我們沒有跟土地接近的人﹐透過鏡頭去看農民彎腰插秧見到的水田﹐目睹母土靜靜地生育滋養萬物﹐實在是心靈深深振動的 經驗。彎腰貼近土地﹐頭上一片天﹐看起來也是對天彎腰﹐承認有不能抵抗的命定。地是母天是公﹐種田人腳踩著穩定的地﹐照顧種下的生計﹐對難以預測的天懷帶 複雜的心情﹐每一次對天說話總是禱求國泰民安五穀豐收。

那從天怎樣看地上的人和田呢﹖有一個鏡頭是攝影機從高處拍整片金黃油綠的稻穗﹐微風像是輕柔的撫摸﹐吹過﹐稻穗就像彎腰的農人﹐形成一排排稻浪。風過﹐稻 子腰又直起來﹐靜靜地站在土地上。天﹐見證歷史的變動﹐一次一次農業政策和政治宣傳的改變﹐農人都只有彎腰接受的餘地。雖然認命﹐風吹過了腰又會再直起 來。這是對地甘願﹐向天奮鬥的態度。根據片裡阿伯的哲學﹐說這是禪﹐學會不要抵抗﹐不要執意﹐靜靜慢慢地﹐修的結果體會不修的安穩。

”無米樂“好﹐把對台灣歷史的了解作為基石﹐深度地箝入在個人反思自己的生命之中。拍攝種田﹐不是在描述階級差別的不平﹐而是捕捉到人如何定義自己生命的 價值﹐對一貫生活的方式進行堅持。台灣在各種時事的衝擊下﹐每個時代都難以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一般人今天追這明天追那﹐總說風潮好。但是”無米樂“讓 我們看到另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自認愚拙的安份。

7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Oct 18th, 2005 - 5:22 PM

I'm a big fan of "Let it be." It's hard to imagine myself to be someone's fan at this age. 《無米樂》裡阿伯們就是這麼可愛,那渾然天成的人生智慧,讓我面對台灣的土地時,得以有謙卑的態度。

《無米樂》是我的 msn nick。常有朋友問我《無米樂》是什麼,然後我會試著去解釋台灣老農們的禪學。希望我們年輕的一代也能去學習那種認真的人生態度,更希望讓與土地連結的那種感情及生命力傳承下去。

匿名 提到...

Oct 18th, 2005 - 5:22 PM


To: Carol & friends who love art

我小時候住在屏東縣的小鎮﹐知道這麼可愛風趣又樂天的老人家不在少數。有些可以滔滔不絕的講三天三夜的歷史故事﹐有些則是耿直木訥﹐在心裡頭細膩關照。這些人的生平事跡以前從來沒有媒體記錄﹐讓我們把他們一個一個的人生看清楚﹐就像我們一口隨便吞下那麼多飯粒﹐卻從沒有想到去細看一顆顆晶瑩美麗的米。

他們是我們社會的一部分﹐其實是我們社會重要的基礎。我對“無米樂”裡農民在總統府前樹起的WTO 抗爭標語﹐說”農亡﹐國亡“的印象很深。我對這標語的了解不是傳統”以農立國“的講法。因為台灣的經濟從 ' 60 年代開始發展代工出口﹐就已經不是依靠農業了。但是﹐農民的生活和台灣過去的一切息息相關。這些人是活生生的歷史。而這些重要的歷史記憶﹐直到最近﹐從來都沒有被放進反攻大陸﹐復興中華的框架和教科書裡。所以我們到現在還有”農民是最沒有知識的一群“的刻板印象。不善於使用中文和講出官樣華麗的字眼﹐跟有沒有知識和智慧﹐完全不相關。

不知道歷史的人﹐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能從以前走到現在的人。不知道現在自己是誰的人﹐就不知道以後要往那裡去﹐就是沒有未來的人。解釋歷史的觀點不只單單一個﹐其實就像農民眼中看到的天和地﹐是有其他另類的多元觀點。這些多元觀點綜合起來﹐才是我們台灣人民共同的記憶。失掉了一個﹐就失去了部份的自我。所以 ”農亡﹐國亡“。這不是只有牽涉經濟的問題﹐也是一個文化歷史的問題。在台灣急著要國際化的時刻﹐我們自己的腳步真的要先站穩。

匿名 提到...

Oct 18th, 2005 - 5:23 PM

I was so touched and moved by those elder farmers wh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 love to the mother land so much better than most of us who have received higher educations.

I think the Taiwan Government needs to fully subsidize the rice farmers in order for the young farmers are able to and willing to continue growing the rice and preserve our rice agriculture.

From the national defence point of view, I'm concerned if we don't grow rice in Taiwan any more, our economic systems and entire society stability could be easily affected or even destroyed by other country's policies, and the lives in Taiwan would certainly become brittle.

匿名 提到...

Oct 18th, 2005 - 5:24 PM

《無米樂》的心

在台灣,以米食為主食的我們,也少有機會去思考我們的米飯的來源,是摘下斗笠頭巾後滿頭銀髮的6.70歲農民辛苦的結晶。他們的工作非常辛苦,也仰仗老天的幫忙,期待每期耕作有豐收的季節。看到他們猶能有樂天知命的心,真是令我感動異常。他們也說不出華麗的詞語,但是卻能用簡單的言詞表示,認真工作就像修禪般,靜靜地體會我們該擔起的工作責任。聽阿伯們的話,真如醍糊灌頂,現在的年輕人,或是有很多高學歷的人,很喜歡怨天尤人,認為政府不幫助,社會不友善... 那些飽讀詩書的人們,看到阿伯們的辛勤付出,還有對土地的關愛,真該反躬自省一番。生活是靠自己雙手打拼的,不是只希望別人舖條好路讓你走。

聽著阿伯們的話,他們所累積的人生智慧,輕易地就讓人感受修禪的境界可以與生活如此貼近,老農阿伯和伯母的質樸善良真的讓人看了感動不已。

我有寫信給導演,謝謝她們如此用心的製作屬於台灣的紀錄片。那些稻浪的波動,鄉村的美麗,是我這城市小孩少體驗到的。對於台灣有人在關懷老農們,也感到很高興。

匿名 提到...

Oct 18th, 2005 - 5:25 PM

老農的福祉

台灣沒有停耕的本錢,因為我們是一個海島,如果有敵國要佔領台灣,封鎖我們的島國是一個可能的途徑。台灣在現今敵國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得保有能自給自足的能力,在被封鎖時,要能維持國軍或人民米糧,必須要仰仗農民們。

像崑濱伯夫婦倆工作四五個月,市價低的米價,兩人合起來的收入才兩萬塊不到,這樣的情況竟也沒有退休金和老人年金可領。當政府在計畫要照顧國外的台商子女時,希望也能為老農們的福利多想想。

匿名 提到...

Oct 18th, 2005 - 5:25 PM

生命的尊嚴

「無米樂」其中有一段在講崑濱伯左眼為什麼瞎掉,他擔心眼睛瞎掉就無法還完父親欠的債。他一直在想說眼睛在痛是不是老天爺在處罰他,就去回憶是不是自己做過什麼虧心事,後來想到一件。有次賣花生給人家,花生不是弄得很乾淨,會害人家價錢賣不好,他就希望他眼睛快快好起來,以後會更虔誠,會努力工作。聽到這真覺得阿伯那一代的人真的好善良,絕不是像媒體所要醜化的沒水準那樣,也絕非像陳文茜所比喻的沒知識的農婦般。

崑濱伯、崑濱伯母、文林伯、煌明伯時而笑笑,時而哼歌,雖有遇到不公平待遇,也有哀愁,但在他們身上卻沒有悲情,那是對人生際遇的一種豁達與安然處之的樣貌。「敬天地如父母,愛土地如子女」的心呀~猶然是真實生命的尊嚴。

匿名 提到...

Sep 18th, 2006 - 9:04 PM

"Let it be"-無米樂的崑濱伯拿下「米王」全國冠軍米王寶座

Here is the details...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sep/19/today-life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