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ing Schedule for This Semester

2005年10月16日 星期日

「魔鏡」觀感

台灣的教改至目前為止,被詬病的地方還很多。昨天我們看的「魔鏡」是公視教改系列的首部曲,將國中教育中常態分班為理想,能力分班為事實的情況拍出來討論。

按照學生程度給與適當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意義也就是這樣,但是台灣很多國中學校的能力分班並非做到了「因材施教」這願景。b段班學生有另種形容是放牛班, 顧名思義,也就是認為學生程度不好,沒有努力的空間,放牛吃草去了。然而,環境可以造就人,幸運的學生,可能還碰到有好的老師願意教導而不致迷途;但是, 不幸的學生沒有碰到好老師,自覺是被放棄教育的一群,要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出路,在放牛吃草的想法下,有可能會變成是問題學生,將來社會要付出的成本也隨之 增加。

有學生是不聰明,但並不是代表就可以將他們放棄掉了,最怕的就是將這群學生聚集起來,然後學校又有明顯的資源分配不平均(A段班用雙管電燈 vs. B段班用單管電燈),讓學生楚於一種〔大人不管也自覺不需努力〕的氣圍當中。

我們在討論的是一群13-15歲的孩子們,不給他們公平教育的機會,到高中時期,他們又有什麼路可以走?教育是良心的事業,教育部和各地教育局是舵手,將 「常態分班」設為目的地,從督察、教職人員到學生家長都是槳手,有很多槳手明知船的方向偏了,卻也不回頭。舵手與槳手不同調,下的指令和行船的方向不一 樣,只是讓我們的教育體系改革的路走的更顛簸。

3 則留言:

葉綠素 提到...

October 16th 2005
09:34:16 AM

昨日的第二部紀錄片是拍攝全人教育的故事,這是一個體制外的教育體系。不同於體制內將學生一分為二的情形,全人提供學生一個不以成績論好壞的空間。

在全人的教育中,我看到許多有自我想法的學生,會思考自己想要的什麼,有特別興趣會去追求發展,或是畢業後直接考插大。雖然全人的教育不能保證青少年在畢業一定可以插大,回到學校裡讀書,但是在懵懵懂懂的11-18歲的青少年時期,卻給了一個喘息的空間。

全人的學費貴了點,如果有可以辦助學貸款,將來讓學生有出路找工作後再償還,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制度。

葉綠素 提到...

October 23 2005

有一部分的年輕學子夜間泡在電玩店,以打電玩來渡日,讓家長擔憂這樣的小孩能有什麼出路。近來有一些台灣的學校,針對這群年輕人,設計了相關的課程,提供一個從正規教育體系制度,學習程式設計等等的內容。

從師徒制起步的台灣遊戲教育

文/林孟儀

攝影/王竹君

2002年3月 CHEERS雜誌

在台灣,進入遊戲產業的工作人大多是玩家出身,透過正規教育從事遊戲工作的管道,幾乎沒有。幸好近年民間出現了一些「遊戲學苑」,解決了部分業者的燃眉之急。

去年底,曾政承在南韓舉辦的第一屆電玩世界大賽(WCG,World Cyber Game)奪冠之後,「電玩小子」的封號不脛而走,中輟生突然受到民族英雄式的崇拜。

當時,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曾一語驚人地表示,電玩小子也可以資優保送。這句話,讓媒體喧騰了好幾天。只是,當媒體的鎂光燈熄滅之後,在台灣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曾政承能被保送到哪裡?

一時之間,台灣遊戲產業的人才養成教育,成為大家關注的議題。

民間遊戲教育機構紛紛設立教育,就像個溫度計,往往隨著市場需求而做調整。

有鑑於台灣的遊戲教育,10年來仍停留在師徒制的階段,缺乏有系統的教育或經驗傳承;看準了這二年來遊戲產業的發展,民間已有不少機構趕在政府腳步之前,陸續開辦遊戲人才養成班,雖沒有學分、學位,但光憑一紙證書,已經是就業、轉職的最佳保證。


事實上,龍華科技大學3年前便設立「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率先將「遊戲」昭示在系名上,結合電子、電機、資管系與實務界師資,以培養遊戲程式人才為主。

負責課程規劃的電子系副教授蔡建戊表示,為了克服師資與教材的困難,遊戲系試圖結合相關科系的老師,彙整出各個領域裡,適合作為遊戲教材的部分;例如,請中文系老師針對遊戲企畫,整理出「腳本寫作」這門課的教學內容。

遊戲系不強調速成的職業訓練,因此基礎科學與理論課程,如線性代數、運動物理學、電腦圖學、遊戲數學等,延長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後的生命週期,是最大的特色。

以就業市場導向做訴求

去年底,由執動畫、遊戲研發牛耳的宏廣公司、大宇資訊、西基電腦動畫及光能國際合資成立「新藝術遊戲學苑」,由4家業者提供業界師資,以培養程式、企劃、美術三種遊戲研發核心人才為主。

正因為由民間業者的跨業結盟,新藝術遊戲學院課程最大的特色與優勢在於,密集的訓練、強調實務與實做,對於就業、轉職的幫助頗大;因此去年12月3日開課前,吸引了一千多人前來報名,只錄取61位學員,其中有IBM業務經理、路透社記者、遊戲產業工作人,還有研究生、大學生。

在整整一年、共480個小時的課程中,前半年學員必須接受認識遊戲研發工作的共同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最後半年到遊戲公司實習。

服務於教育出版業、今年34歲的胡美奐,從小就熱愛遊戲,報名新藝術純粹是為興趣而來,也不排斥未來進入遊戲產業的機會。

「不過,真的要對遊戲很有熱情的人,才能堅持下去,」胡美奐表示,新藝術遊戲學院紮實的課程,比他想像中還累人,每週3天晚上的課程,又常安排講座,作業很多,必須找時間和組員討論,所以很多在職的同學已經大喊吃不消。

新藝術遊戲學苑執行長葛繼正表示,「業界要馬上能上戰場的人,有了新藝術,業界嘗試錯誤與教育訓練的成本會降低很多。」

除了屬於補教性質的新藝術遊戲學苑、技職體系的龍華科技大學遊戲系,推廣教育體系的淡江大學建教合作中心,和智冠科技合作開設為期半年、共200小時的「遊戲軟體創作人才培訓班」,於2月底開課,課程包含遊戲製作入門到研發的各個環節,課程最後還會安排半天的業界參訪行程。

匿名 提到...

Nov 5th, 2005
12:58 AM

前幾天看東森的"一個說法"的節目,播了幾位住在澎湖大昌島的小朋友們,因為島上唯一的小學"大昌國小"要廢校了..因為人數不足!

幾個小朋友都是那年級的唯一一位學生..全校加老師校長也不過10餘人...!

這些小朋友得每天搭20分鐘的船去馬公上課!!他們為了上課不辭辛勞...連媽媽們也是一樣,每天一大早陪著兒女們搭船,是漁船喔! 想想在台灣本島的小朋友們,真的是很幸福!看看這個也是台灣的一塊地,可是卻是這樣的生活環境!物資缺乏,教育停擺..雖然這個小島擁有大自然的美,但是島上的小朋友還是需要教育來啟發的!
這不禁又再次證實了 "人常常,人在福中不知福喔!"

這個故事,當然還包括島上人口外流和外籍新娘等等的事情, 已經拍成紀錄片了! 好像是這禮拜東森會首播~ 敬啟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