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ing Schedule for This Semester

2006年11月21日 星期二

WTO 不會吃掉台灣

對 WTO 的印象,絕大部分印在腦海的是,農民屢屢抗議,不管是對政府或是當 WTO 開會時。自己曾經也有過政府為農民福利照顧不周的疑慮,但這次的紀錄片觀看和放映後的討論,對這議題真是收益頗多,在WTO議題上,總算有個完整的圖騰。 在影片播放當天,非常喜歡大家就自己不同的見聞分享,如此下來,累積的知識才更可觀。我稍微整理一下那天參與朋友們的敘述條理,讓未能到場的人也能得到關 於這組織對台灣農業影響的資訊。

WTO 的前身是 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1949 年大陸淪陷,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乃於 1950 自動退出 GATT(與退出聯合國理由相同)。台灣於1990申請重返GATT,多年努力之後,才終於在2001年完成加入 WTO(GATT改名為WTO發生在1995)。

加入 WTO 後,政府訂定許多 因應措施(完 整的因應內容這裡可以閱讀)。那在農業方面,不只是農民期待政府救濟而已,在 WTO 的體制下,講求是公平競爭原則:ㄅ國如果工業強,工業商品出口可增加當然就是利益增加;ㄆ國如果土地大,當然農產品就以價取勝。台灣的土地面積小,並不能 在價格上與許多國家競爭,只能尋求其他的解決之道。

台灣的農業上,有水國王國之稱,我們以特別的技術,不但四季都產水果,且種類繁多。有些季節性或外來水果,經過技術改良後,水果更為美味。台灣能有水果王 國的美譽不是浪得虛名,而是優越的農業研究與改良品種的努力。我們需要的,可能是更加完善的銷售計畫與管控,不是把自己獨有的農業技術,因為要把水果外銷 到中國大陸,就順道將自己的獨門種植秘方一齊外銷,如此一來,就是喪失自己在市場上能保有的競爭力。

在這部紀錄片當中,有位種水果的婦人一直抱怨,政府沒有幫助她,唸說政府都不幫國人還跑去幫外國人。在看紀錄她的故事時,覺得那一段討論角度包含的不夠 廣,沒有提到相關的問題:附近的果園都有相同問題嗎?還是那是單一案?因為那是高山地區,所以不適合種水果嗎?諸如此類的問題缺乏給觀眾足夠資訊討論。

不過,提到高山地區的種植時,給了我們另一個思考的方向,會想到台灣山區被不當開發的問題。有則新聞有助於讓大家了解,目前政府對於山坡地的不當利用採取的方案: 於國有林地上濫建、濫墾情事,將限期拆除、廢耕。配合者最多有四十萬元的救助金,抵抗者則會以侵占刑事訴訟處理。

至2006十月,沒有租約,違法占用國有土地濫墾、濫建的案件高達一萬二千件,非常高興政府能著手進行國土保護計畫,那是早該做的事,現在做也是應該的, 尤其是 WTO 對台灣農業的衝擊,就算是政府要幫忙,也該是針對合法的農民們伸出援手。如果因為 WTO 的因素,而讓政府能夠對國土規劃有進一步的作為,那人民也該對這部分予以肯定。

那天討論還有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有農業經銷商願意跟農民談,某一塊地在特別指定的耕作時期,就專門耕作一個指定的作物,例如番薯,期後經銷商會保証收購, 這個交易如有成功,是對農民耕作做有利的保証。但是有些農民並不願意這種方式,因為每個時期賣價高的產物會變,農民會想這季蘋果賣價高,他也要種蘋果,變 成一堆人一窩蜂跟進,結果也不難想像,就是像葡式蛋塔那般,風潮過後就是冷淡的市場空望而已。對於不願意考慮保証收購而調整耕作,只有抱怨的農民來講,我 想民眾會付出的關心會減少的。

台灣的農業既然不能以多量低價取勝,只好朝我們有能力的方向努力,即是用品質來開發市場。就拿「無米樂」裡的崑濱伯當例子,當初台灣加入WTO後,國外銷 入台灣的稻米,而米價一直呈現低彌。崑濱伯也不怨嘆他人和老天爺,而是致力在改良稻米耕作上,他在今年種出香Q好口感的全國冠軍米!崑濱伯願意將冠軍米拍 賣的一百萬捐出,當作改良稻米耕作的基金,讓其他米農也一起研發更好的米食。從崑濱伯身上,不但讓我們學到,腳踏實地靠自己雙手的精神,更是閱聽了一曲 「小人物,有米樂,無錢樂」的動人樂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