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ny
The documentary "Let it be" is one of the best I have ever seen. Thanks TSA for such a wonderful screening.
To: those who saw "Let it be"
看電影的經驗比較多﹐開始有興趣看記錄片是從這個台灣研究社開始。電影大多有完整的獨立故事做腳本﹐故事的敘述呈線性﹐評論起來比較容易。現在看記錄片要學寫評論﹐就遇到跟導演剪毛片的困難一樣﹐要從一些片段的鏡頭﹐在心理構造出故事來講。
“無米樂“的鏡頭景色實在是美的非常。我們沒有跟土地接近的人﹐透過鏡頭去看農民彎腰插秧見到的水田﹐目睹母土靜靜地生育滋養萬物﹐實在是心靈深深振動的 經驗。彎腰貼近土地﹐頭上一片天﹐看起來也是對天彎腰﹐承認有不能抵抗的命定。地是母天是公﹐種田人腳踩著穩定的地﹐照顧種下的生計﹐對難以預測的天懷帶 複雜的心情﹐每一次對天說話總是禱求國泰民安五穀豐收。
那從天怎樣看地上的人和田呢﹖有一個鏡頭是攝影機從高處拍整片金黃油綠的稻穗﹐微風像是輕柔的撫摸﹐吹過﹐稻穗就像彎腰的農人﹐形成一排排稻浪。風過﹐稻 子腰又直起來﹐靜靜地站在土地上。天﹐見證歷史的變動﹐一次一次農業政策和政治宣傳的改變﹐農人都只有彎腰接受的餘地。雖然認命﹐風吹過了腰又會再直起 來。這是對地甘願﹐向天奮鬥的態度。根據片裡阿伯的哲學﹐說這是禪﹐學會不要抵抗﹐不要執意﹐靜靜慢慢地﹐修的結果體會不修的安穩。
”無米樂“好﹐把對台灣歷史的了解作為基石﹐深度地箝入在個人反思自己的生命之中。拍攝種田﹐不是在描述階級差別的不平﹐而是捕捉到人如何定義自己生命的 價值﹐對一貫生活的方式進行堅持。台灣在各種時事的衝擊下﹐每個時代都難以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一般人今天追這明天追那﹐總說風潮好。但是”無米樂“讓 我們看到另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自認愚拙的安份。
2005年10月18日 星期二
2005年10月16日 星期日
開創台灣歌仔戲劇本新猷
下禮拜六(10/22) 是這學期最後一次的紀錄片活動,大家別錯過了。
有篇報導是跟我們將播放的《梨園春曉-台灣歌仔戲》有關聯,這篇也和看過的《跳舞時代》互相回應。文化是活的東西,會隨著社會的轉變而轉變,雕塑為符合時代潮流的本土文化。
歌仔戲是台灣唯一的本土戲劇表演,在《跳舞時代》當中,談到歌仔戲是藉由戲劇來反映出社會現況。在現今,歌仔戲表演也追求新發展,用新的編曲娓娓道出台灣的近代歷史。跟大家分享這篇報導:
開創台灣歌仔戲劇本新猷
向陽
去年八月,我在自由時去年八月,我在自由時報發表題為〈關注台灣文化,再振歌仔戲雄風〉的專論,推崇唐美雲歌仔戲團年年擘製新編大戲,精益求精,努力開拓 蹈越前人的表現;而對於主筆這些新編大戲的編劇施如芳,更有著深厚的期待,我從當時她編的《無情遊》劇本中,看到了一位年輕劇作家的奇詭想像和編劇功力, 感覺到台灣歌仔戲脫出老戲碼、再造新戲新生命的希望。
一年後的今天,我又有幸拜讀施如芳以考試院長姚嘉文的小說為基礎,新編的歌仔戲歷史劇本《黃虎印》。姚嘉文院長於一九七九年因美麗島事件繫於軍事監獄,在 獄中發憤撰寫台灣歷史小說《台灣七色記》,出獄後由自立晚報出版,計有《白版戶》、《黑水溝》、《紅豆劫》、《黃虎印》、《藍海夢》、《青山路》、《紫帽 寺》等共七部十四冊,創下台灣歷史小說字數最多的書寫紀錄。《黃虎印》以一八九五年大清帝國割台後,台灣仕紳在「孤臣無力可回天」的心境下,自組「台灣民 主國」對抗日本入台的故事,這篇小說,以台灣民主國國印的鑄冶及其後下落不明的過程為背景,透過作者的虛構情節寫成,寄寓對台灣成為民主國家的期待。其後 姚嘉文又親自將之改寫為歌仔戲劇本,完稿後分送友朋,後經人推薦,再交由施如芳根據原著與劇本初稿修編,因此這部新編歌仔戲劇本乃是兩人合作創作的成果。 從歷史小說到新編歌仔戲劇本,不僅是佳話一段,也是台灣文學史和戲劇史首開新猷的創舉,尤其令人矚目。
改寫改編原著為劇本本屬不易,特別是要將小說改為歌仔戲劇本更是難上加難。原著小說以台灣歷史為背景,出場人物眾多,情節複雜,加以歷史小說必受歷史事實 侷限,常有作者想像難以施展之處;劇本則必須考慮演出時的戲劇張力,需要去除繁文縟節,強化主要角色形象,以使觀眾產生更大的想像空間,因此困難重重。而 台灣歌仔戲長期以來多沿用舊有老戲劇本,縱有增刪、改寫,雛形已定,要推出現代創作劇本,在毫無架構可循之下,更是難度甚高。以《黃虎印》的新編劇本來 看,劇中角色經過施如芳的篩選、型塑,集中於男女主角楊太平、許白露,以及部分配角身上,大加揮灑,不僅使得出場人物顏面清晰、性格突出,加上編劇者巧構 場次,使得一百多年前台灣民主國國印失蹤的故事,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也讓沉悶的歷史故事得以重新活化。
姚嘉文原著以華文寫成,歌仔戲演出則必須使用台語,這部份更加艱困。新編劇本在台語的運用上,靈活自如,使得傳統歌仔戲出現了接近現代感覺的語境。歌仔戲 的傳承和復振,有賴於台語的再造和強化,不能墨守成規。以這部新編劇本的〈序場〉為例,編劇者一開場先安排月琴師出場,以道光年間的〈勸人莫過台灣歌〉為 本,加以改寫,成功地表現出與〈勸人莫過台灣歌〉不同的語境和愛惜台灣新天地的嶄新感覺。〈勸人莫過台灣歌〉原作甚長,部分段落如下:
在厝無路,計較東都,欠缺船費,典田賣租。
倖倖而來,威如猛虎,妻子眼淚,不思回顧。
直至海墘,從省偷渡,不怕船小,生死天數。
自帶乾糧,番薯菜脯,十人上船,九人會吐。
乞水漱口,舵公發怒,托天庇佑,緊到東都。
劇本作者施如芳借用其句式,轉化其悲哀情緒,而改寫如下:
在厝無路,計較東都;欠缺船費,典田賣租;
拋妻離子,不思回顧;船大湧小,生死天數。
番猛如虎,人生地疏;水土險惡,哀聲叫苦;
既然知苦,台灣莫渡;前仆後繼,不絕此途。
成做故鄉,囝孫落土;祭唐山祖,感恩當初。
比對起來,這短短五行,不但寫出了大清帝國治台初期漢人渡海來台的情境,同時還翻轉了原歌謠的悲嘆、傷懷情緒,一變而洋溢出剛強勁健的胸懷,強調以台灣為 故鄉,落土生根,表現了先民渡海來台後認同台灣、感謝祖德的自信。其語境開闊、語調昂揚,一洗歌仔戲老調,讓人讀來大感氣度寬宏。整部劇本之中,類似這樣 靈活運用台灣歌謠、俚語以及俗諺之處甚多,台灣語言的美感隨處可見。歌仔戲劇本創作能夠如此用心研磨,將唱白過程中文言台語和生活台語交錯運用,展現成熟 的文學美學和戲劇美學,相當不易。這樣的新編歌仔劇本,對於台灣新文化的發皇自有貢獻。
我很高興看到台灣歌仔戲能夠走出沿用舊戲碼的窠臼,這是歌仔戲走進新世紀、再創新生命的契機。新編劇本的創作愈多,台灣歌仔戲的發展、壯大,愈可預期;台 灣文化的提升、豐富,愈能竟其全功。施如芳浸濡歌仔戲劇本創作多年,兼具學術訓練和文學涵養,新編劇本《黃虎印》多方面地開創了歌仔戲劇本的新猷,將來演 出之際,透過唐美雲歌仔戲團的精湛詮釋,必有可觀。在媒體炒作所謂「台客」文化,嘲謔台灣大眾文化之際,做為台灣戲劇主流的歌仔戲能推出新編劇本,展現豐 富、沉穩的內涵,表現台灣語言、文學和戲劇的深度,就是對所謂「台客」之譏最優雅的反擊。我期待施如芳以及所有為重振歌仔戲文化努力的朋友持續以進,寫出 更多新編劇本,演出更多新創戲碼,一步一腳印,再開台灣歌仔戲的春天。
(作者向陽為詩人,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有篇報導是跟我們將播放的《梨園春曉-台灣歌仔戲》有關聯,這篇也和看過的《跳舞時代》互相回應。文化是活的東西,會隨著社會的轉變而轉變,雕塑為符合時代潮流的本土文化。
歌仔戲是台灣唯一的本土戲劇表演,在《跳舞時代》當中,談到歌仔戲是藉由戲劇來反映出社會現況。在現今,歌仔戲表演也追求新發展,用新的編曲娓娓道出台灣的近代歷史。跟大家分享這篇報導:
開創台灣歌仔戲劇本新猷
向陽
去年八月,我在自由時去年八月,我在自由時報發表題為〈關注台灣文化,再振歌仔戲雄風〉的專論,推崇唐美雲歌仔戲團年年擘製新編大戲,精益求精,努力開拓 蹈越前人的表現;而對於主筆這些新編大戲的編劇施如芳,更有著深厚的期待,我從當時她編的《無情遊》劇本中,看到了一位年輕劇作家的奇詭想像和編劇功力, 感覺到台灣歌仔戲脫出老戲碼、再造新戲新生命的希望。
一年後的今天,我又有幸拜讀施如芳以考試院長姚嘉文的小說為基礎,新編的歌仔戲歷史劇本《黃虎印》。姚嘉文院長於一九七九年因美麗島事件繫於軍事監獄,在 獄中發憤撰寫台灣歷史小說《台灣七色記》,出獄後由自立晚報出版,計有《白版戶》、《黑水溝》、《紅豆劫》、《黃虎印》、《藍海夢》、《青山路》、《紫帽 寺》等共七部十四冊,創下台灣歷史小說字數最多的書寫紀錄。《黃虎印》以一八九五年大清帝國割台後,台灣仕紳在「孤臣無力可回天」的心境下,自組「台灣民 主國」對抗日本入台的故事,這篇小說,以台灣民主國國印的鑄冶及其後下落不明的過程為背景,透過作者的虛構情節寫成,寄寓對台灣成為民主國家的期待。其後 姚嘉文又親自將之改寫為歌仔戲劇本,完稿後分送友朋,後經人推薦,再交由施如芳根據原著與劇本初稿修編,因此這部新編歌仔戲劇本乃是兩人合作創作的成果。 從歷史小說到新編歌仔戲劇本,不僅是佳話一段,也是台灣文學史和戲劇史首開新猷的創舉,尤其令人矚目。
改寫改編原著為劇本本屬不易,特別是要將小說改為歌仔戲劇本更是難上加難。原著小說以台灣歷史為背景,出場人物眾多,情節複雜,加以歷史小說必受歷史事實 侷限,常有作者想像難以施展之處;劇本則必須考慮演出時的戲劇張力,需要去除繁文縟節,強化主要角色形象,以使觀眾產生更大的想像空間,因此困難重重。而 台灣歌仔戲長期以來多沿用舊有老戲劇本,縱有增刪、改寫,雛形已定,要推出現代創作劇本,在毫無架構可循之下,更是難度甚高。以《黃虎印》的新編劇本來 看,劇中角色經過施如芳的篩選、型塑,集中於男女主角楊太平、許白露,以及部分配角身上,大加揮灑,不僅使得出場人物顏面清晰、性格突出,加上編劇者巧構 場次,使得一百多年前台灣民主國國印失蹤的故事,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也讓沉悶的歷史故事得以重新活化。
姚嘉文原著以華文寫成,歌仔戲演出則必須使用台語,這部份更加艱困。新編劇本在台語的運用上,靈活自如,使得傳統歌仔戲出現了接近現代感覺的語境。歌仔戲 的傳承和復振,有賴於台語的再造和強化,不能墨守成規。以這部新編劇本的〈序場〉為例,編劇者一開場先安排月琴師出場,以道光年間的〈勸人莫過台灣歌〉為 本,加以改寫,成功地表現出與〈勸人莫過台灣歌〉不同的語境和愛惜台灣新天地的嶄新感覺。〈勸人莫過台灣歌〉原作甚長,部分段落如下:
在厝無路,計較東都,欠缺船費,典田賣租。
倖倖而來,威如猛虎,妻子眼淚,不思回顧。
直至海墘,從省偷渡,不怕船小,生死天數。
自帶乾糧,番薯菜脯,十人上船,九人會吐。
乞水漱口,舵公發怒,托天庇佑,緊到東都。
劇本作者施如芳借用其句式,轉化其悲哀情緒,而改寫如下:
在厝無路,計較東都;欠缺船費,典田賣租;
拋妻離子,不思回顧;船大湧小,生死天數。
番猛如虎,人生地疏;水土險惡,哀聲叫苦;
既然知苦,台灣莫渡;前仆後繼,不絕此途。
成做故鄉,囝孫落土;祭唐山祖,感恩當初。
比對起來,這短短五行,不但寫出了大清帝國治台初期漢人渡海來台的情境,同時還翻轉了原歌謠的悲嘆、傷懷情緒,一變而洋溢出剛強勁健的胸懷,強調以台灣為 故鄉,落土生根,表現了先民渡海來台後認同台灣、感謝祖德的自信。其語境開闊、語調昂揚,一洗歌仔戲老調,讓人讀來大感氣度寬宏。整部劇本之中,類似這樣 靈活運用台灣歌謠、俚語以及俗諺之處甚多,台灣語言的美感隨處可見。歌仔戲劇本創作能夠如此用心研磨,將唱白過程中文言台語和生活台語交錯運用,展現成熟 的文學美學和戲劇美學,相當不易。這樣的新編歌仔劇本,對於台灣新文化的發皇自有貢獻。
我很高興看到台灣歌仔戲能夠走出沿用舊戲碼的窠臼,這是歌仔戲走進新世紀、再創新生命的契機。新編劇本的創作愈多,台灣歌仔戲的發展、壯大,愈可預期;台 灣文化的提升、豐富,愈能竟其全功。施如芳浸濡歌仔戲劇本創作多年,兼具學術訓練和文學涵養,新編劇本《黃虎印》多方面地開創了歌仔戲劇本的新猷,將來演 出之際,透過唐美雲歌仔戲團的精湛詮釋,必有可觀。在媒體炒作所謂「台客」文化,嘲謔台灣大眾文化之際,做為台灣戲劇主流的歌仔戲能推出新編劇本,展現豐 富、沉穩的內涵,表現台灣語言、文學和戲劇的深度,就是對所謂「台客」之譏最優雅的反擊。我期待施如芳以及所有為重振歌仔戲文化努力的朋友持續以進,寫出 更多新編劇本,演出更多新創戲碼,一步一腳印,再開台灣歌仔戲的春天。
(作者向陽為詩人,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魔鏡」觀感
台灣的教改至目前為止,被詬病的地方還很多。昨天我們看的「魔鏡」是公視教改系列的首部曲,將國中教育中常態分班為理想,能力分班為事實的情況拍出來討論。
按照學生程度給與適當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意義也就是這樣,但是台灣很多國中學校的能力分班並非做到了「因材施教」這願景。b段班學生有另種形容是放牛班, 顧名思義,也就是認為學生程度不好,沒有努力的空間,放牛吃草去了。然而,環境可以造就人,幸運的學生,可能還碰到有好的老師願意教導而不致迷途;但是, 不幸的學生沒有碰到好老師,自覺是被放棄教育的一群,要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出路,在放牛吃草的想法下,有可能會變成是問題學生,將來社會要付出的成本也隨之 增加。
有學生是不聰明,但並不是代表就可以將他們放棄掉了,最怕的就是將這群學生聚集起來,然後學校又有明顯的資源分配不平均(A段班用雙管電燈 vs. B段班用單管電燈),讓學生楚於一種〔大人不管也自覺不需努力〕的氣圍當中。
我們在討論的是一群13-15歲的孩子們,不給他們公平教育的機會,到高中時期,他們又有什麼路可以走?教育是良心的事業,教育部和各地教育局是舵手,將 「常態分班」設為目的地,從督察、教職人員到學生家長都是槳手,有很多槳手明知船的方向偏了,卻也不回頭。舵手與槳手不同調,下的指令和行船的方向不一 樣,只是讓我們的教育體系改革的路走的更顛簸。
按照學生程度給與適當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意義也就是這樣,但是台灣很多國中學校的能力分班並非做到了「因材施教」這願景。b段班學生有另種形容是放牛班, 顧名思義,也就是認為學生程度不好,沒有努力的空間,放牛吃草去了。然而,環境可以造就人,幸運的學生,可能還碰到有好的老師願意教導而不致迷途;但是, 不幸的學生沒有碰到好老師,自覺是被放棄教育的一群,要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出路,在放牛吃草的想法下,有可能會變成是問題學生,將來社會要付出的成本也隨之 增加。
有學生是不聰明,但並不是代表就可以將他們放棄掉了,最怕的就是將這群學生聚集起來,然後學校又有明顯的資源分配不平均(A段班用雙管電燈 vs. B段班用單管電燈),讓學生楚於一種〔大人不管也自覺不需努力〕的氣圍當中。
我們在討論的是一群13-15歲的孩子們,不給他們公平教育的機會,到高中時期,他們又有什麼路可以走?教育是良心的事業,教育部和各地教育局是舵手,將 「常態分班」設為目的地,從督察、教職人員到學生家長都是槳手,有很多槳手明知船的方向偏了,卻也不回頭。舵手與槳手不同調,下的指令和行船的方向不一 樣,只是讓我們的教育體系改革的路走的更顛簸。
2005年10月9日 星期日
about the films!!
Author: table cho
hello!
ho, i think 台灣製造 and 童話劇場<上.下> are quite good and also 提著腦袋上學去 and
《南方澳海洋紀事》. Those are my interests about films.
thanks
hello!
ho, i think 台灣製造 and 童話劇場<上.下> are quite good and also 提著腦袋上學去 and
《南方澳海洋紀事》. Those are my interests about films.
thanks
2005年10月5日 星期三
Taiwan Identity
To: Those intersted in DDP development
Messages:
We can learn quite a lot about "nation identity" and "party politics" from the essay.
國家認同和政治支持:民進黨的理解和誤解
Taiwanese need a good Taiwan histor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aiwan Identity" for building an independent state recognized by international society.
Messages:
We can learn quite a lot about "nation identity" and "party politics" from the essay.
國家認同和政治支持:民進黨的理解和誤解
Taiwanese need a good Taiwan histor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aiwan Identity" for building an independent state recognized by international society.
訂閱:
文章 (Atom)